档案管理概述.pptx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档案 管理 概述
- 资源描述:
-
1、第五章 档案概述,第一节、档案的概念,含义: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产生的,作为原始记录保存下来供人们查考的,利用文字、图表、照片、声像等方式记载的文件材料。,“档案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等活动直接形成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注:档案的本质属性即档案本质上是历史的原始记录,一、我国档案的历史沿革(一)、档案的起源与发展甲骨档案:距今4000多年左右,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档案。近代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残片记载了王令、祭祀、巡游、征战、渔猎、天象、医药等各方
2、面。集中保存于当时宗庙所在“天府”之内,专人管理,甲骨档案的主要特点是:其一,它是商王朝政治和宗教活动的原始记录,内容无所不包;其二,它是一种占卜文书,有了比较固定的篇章结构,大致上包含四个部分前辞、命辞、占辞和验辞;其三,它是由当时的史官记录并有意识积累保存而形成的,开创了以文字记录社会生活、保存备考的先例,为我国档案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铭文:又称金文或钟鼎文,殷商和周代常铸于青铜器上作为记事与凭信。周代金文内容涉及赏赐、册命、征伐、诉讼、契约等内容。秦汉以后有些重要记载和规定还刻在石头上,这些石刻中的档案与铭文档案统称金石档案,出土于陕西岐山的“毛公鼎”就记载了周宣王褒奖臣子毛公厝的诰
3、命,长达497字;江苏丹徒出土的“宜侯矢盘”则记载了周成王封矢为宜侯,授予土地、人口、牲畜等详细情况。公元前536年,郑国大夫子产首创刑鼎后,出现了铁质刑鼎。石刻档案产生于东周以后,其中最著名的石刻档案是东周初年的“石鼓文”。泰山石刻、会稽石刻、琅琊石刻和都江堰石刻被称为秦代四大石刻。,简犊自商周直至东晋时期,特别是周代至汉代的1000多年之间,人们多用竹片和木板来撰写文书和保存档案。其中,写在竹片上的叫“简”,写在木板上的叫“牍”,合称为简牍档案。30年代在内蒙境内的居延汉代烽燧遗址中发现的一万多枚汉简,是我国最早发现的简牍档案;1975年在湖北云梦秦墓中出土了1000余枚竹简,是我国目前发
4、现的历史最早的简牍档案。简牍档案对我国古代文化发展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缣帛档案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以后特别是汉代时期,出现了以丝织品为书写材料的档案“缣书”和“帛书”,(缣即为丝,帛即为绸)。1972年在长沙东郊楚墓中发现的帛书,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缣帛档案,属于战国时代的古文书。1975年在湖南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帛书舆图,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地图档案。,纸质档案汉代发明造纸术,档案的书写材料逐渐为纸张代替。纸的发明和使用,是我国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使文书、档案和其他文献载体和记录方式发生了空前变革。两汉时期,简、帛、纸几乎同时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简重帛贵,不
5、便于广泛使用,而纸张质地柔软加上价格低廉又容易书写和传递收藏,所以纸张逐渐代替简帛成为最主要的最基本的书写材料。到了东晋时期,规定公文一律用纸书写,从而促进了文书的发展,形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纸质档案。纸张作为书写材料一直沿用了2000多年直到今天,所以纸质档案是我国最基本的档案,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随着生产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近现代出现了以胶片、磁带、计算机硬盘、光盘、移动储存等为载体的新型档案。,(二)、“档案”一词的由来首次出现于清初官府文书清太宗皇帝实录(公元1638年)中,指的是仓库财务的登记簿。大约成书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的杨宾的柳边纪略中说“边外文字,多书与木,往来传递
6、者约牌子,以削木若牌故也。存储年久者曰档案,曰档子,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然今文字之书于纸者,亦呼为牌子、档子矣”东华录载习惯上仍将保存起来的文书称作“档案”、“档子”,语义学“档”,康熙字典解为“横木框档”,就是木架框格的意思;“案”,说文解字释为“几属”,即小桌子类的东西。档、案连用即存入档架收贮起来的文书案卷,二、档案的形成,(一)、档案的形成者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任何个体。1、法律意义上档案是法人和自然人在自身活动中形成的,能证明其法律或事物活动的各种文件材料。,(一)、档案的形成者2、形成者来源既包括法人,又包括自然人法人: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权力和承担义务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