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2

类型上半年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docx

  • 上传人:清风配酒
  • 文档编号:51127
  • 上传时间:2023-07-02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287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上半年 信息系统 管理 工程师 上午 试题 分析 解答
    资源描述:

    1、2016年上半年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试题(1) CPU主要包含(1)等部件。 (1)A.运算器、控制器和系统总线 B.运算器、寄存器组和内存储器 C.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组 D.控制器、指令译码器和寄存器组试题(1)分析 本题考查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CPU是计算机工作的核心部件,用于控制并协调各个部件。CPU主要由运算器(ALU)、控制器(Control Unit,CU)、寄存器组和内部总线组成。参考答案 (1)C试题(2) 按照(2),可将计算机分为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和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机)。 (2)A.规模和处理能力 B.是否通用 C.CPU的指令系统架

    2、构 D.数据和指令的表示方式试题(2)分析 本题考查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按照CPU的指令系统架构,计算机分为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CISC)和精简指令集系统计算机(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RISC)。 CISC的指令系统比较丰富,其CPU包含有丰富的电路单元,功能强、面积大、功耗大,有专用指令来完成特定的功能,对存储器的操作较多。因此,处理特殊任务效率较高。RISC设计者把主要精力放在那些经常使用的指令上,尽量使它们具有简单高效的特色,并尽量减少存储器操作,其CPU包含有较少的单元电路,

    3、因而面积小、功耗低。对不常用的功能,常通过组合指令来完成。因此,在RISC机器上实现特殊功能时,效率可能较低。但可以利用流水技术和超标量技术加以改进和弥补。参考答案 (2)C试题(3) 微机系统中的系统总线(如PCI)用来连接各功能部件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它需包括三种不同功能的总线,即(3)。 (3)A.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B.同步总线、异步总线和通信总线 C.内部总线、外部总线和片内总线 D.并行总线、串行总线和USB总线试题(3)分析 本题考查季璇玑系统基础知识。 系统总线(System BUS)是微机系统中最重要的总线,对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有重要影响。CPU通过系统总线对存

    4、储器的内容进行读写,同样通过系统总线,实现将数据输出给外设,或由外设读入CPU。按照传递信息的功能来分,系统总线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参考答案 (3)A试题(4) 以下关于SRAM(静态随机存储器)和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4)。 (4)A.SRAM的内容是不变的,DRAM的内容是动态变化的 B.DRAM断电时内容会丢失,SRAM的内容断电后扔能保持记忆 C.SRAM的内容是只读的,DRAM的内容是可读可写的 D.SRAM和DRAM都是可读可写的,但DRAM的内容需要定期刷新试题(4)分析 本题考查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静态存储单元(SRAM)由触发器存储数据

    5、,其优点是速度快、使用简单、不需要刷新、静态功耗极低,常用作Cache,缺点是元件数多、集成度低、运行功耗大。动态存储单元(DRAM)需要不停地刷新电路,否则内部的数据将会丢失。刷新是指定时给栅极电容补充电荷的操作。其优点是集成度高、功耗低,价格也低。参考答案 (4)D试题(5) 设有一个16K*32位的存储器(即每个存储单元含32位),则其存储单元的地址宽度为(5)。 (5)A.14 B.16 C.32 D.48试题(5)分析 本题考查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 16K*32位的存储器(每个存储单元含32位)有16K个存储单元,即214个存储单元,地址编号的位数为14。参考答案 (5)A试题(6)

    6、 对有关数据加以分类、统计、分析,属计算机在(6)方面的应用。 (6)A.数值计算 B.数据处理 C.辅助设计 D.实时控制试题(6)分析 本题考查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对数据加以分类、统计、分析属于数据处理方面的应用。参考答案 (6)B试题(7) 将计算机中可执行的程序转换为高级语言程序的过程称为(7)。 (7)A.反编译 B.交叉编译 C.反汇编 D.解释试题(7)分析 本题考查计算机程序语言基础知识。 将高级语言程序翻译为能在计算机上执行的程序的两种基本方式为编译和解释,编译的其逆过程称为反编译。将汇编语言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称为汇编,其逆过程称为反汇编。交叉编译是指在一个平台上生成另

    7、一个平台上的可执行代码的过程。参考答案 (7)A试题(8) 程序(或算法)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为(8)。 (8)A.顺序、逆序和乱序 B.顺序、选择和循环 C.递推、递归和循环 D.顺序、链式和索引试题(8)分析 本题考查计算机程序语言基础知识。 程序(或算法)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为顺序、选择和循环。顺序结构是指程序语句的执行是按顺序从第一条语句开始执行到最后一条语句。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只有顺序结构是不够的,经常需要根据一些条件的判断来进行不同的处理。这种先根据条件做出判断,再决定执行哪一种操作的结果称为分支结构,也称为选择结构。循环结构是指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称为

    8、循环体。参考答案 (8)B试题(9) 面向对象编程语言(OOPL)需支持封装、多态性和继承,(9)不是OOPL。 (9)A. Java B. Smalltalk C. C+ D. SQL试题(9)分析 本题考查计算机程序语言基础知识。 Java、Smalltalk和C+都是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其特点是支持封装/信息隐藏、继承和多态/动态绑定,以及所有预定义类型及对象、所有操作都由向对象发送消息来实现、所有用户定义的类型都是对象等。如果一门编程语言满足了所有这些性质,一般可以认为这门语言是“纯粹的”面向对象语言。一门“混合型”语言可能支持部分性质而不是全部。 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9、Query Language, SQL)是一种数据库查询语言,用于存取数据以及查询、更新和管理关系数据库系统。参考答案 (9)D试题(10) 设有初始为空的栈S,对于入栈序列a、b、c,经由一个合法的进栈和出栈操作序列后(每个元素进栈、出栈各1次),不能得到的序列为(10)。 (10)A.abc B.acd C.cab D.cba试题(10)分析 本题考查数据结构基础知识。 栈的修改特点是后进先出。按照元素入栈的顺序,为a、b、c,因此当元素c第一个出栈时,此时b和a尚在栈中,且元素b在栈顶,所以这种情况下只能得到序列cba,得不到cab。参考答案 (10)C试题(11) 设有一个m行n列矩阵

    10、存储在二维数组A1.m,1.n中,将数组元素按行排列,则对于Ai,j(1=i=m),1=j=n),排列在其前面的元素个数为(11)。 (11)A.i*(n-1)+j B.(i-1)*n+j-1 C.i*(m-1)+j D.(i-1)*m+j-1试题(11)分析 本题考查数据结构基础知识。 二维数组A1.m,1.n如下所示。 对于元素Ai,j,其之前有i-1行、每行n个元素,在第i行上,Ai,j之前有j-1个元素,因此,按行排列时,Ai,j之前共有(i-1)*n+j-1个元素。参考答案 (11)B试题(12) 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分别通过修改(12)来完成的。 (12)A.模式与

    11、内模式之间的映像、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映像 B.外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像、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映像 C.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映像、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像 D.外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像、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额映像试题(12)分析 本题考查数据库基础知识。 数据的独立性是由DBMS的二级映像功能来保证的。数据的独立性包括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当数据库的内模式发生改变时,数据的逻辑结构不变。为了保证应用程序能够正确执行,需要通过修改概念模式/内模式之间的映像。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数据的逻辑结构发生变化后,用户程序也可以不修改。但

    12、是,为了保证应用程序能够正确执行,需要修改外模式/概念模式之间的映像。参考答案 (12)A试题(13) 在采用三级模式结构的数据库系统中,如果对数据库中的表Emp创建聚簇索引,那么改变的是数据库的(13)。 (13)A.模式 B.内模式 C.外模式 D.用户模式试题(13)分析 本题考查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掌握程度。 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是数据物理结果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定义所有的内部记录类型、索引和文件的组织方式,以及数据控制方向的细节。对表Emp创建聚簇索引,意为索引项的顺序是与表中记录的物理顺序一致的索引组织,所以需要改变的事数据库的内模式。参考答案 (13)B

    13、试题(14) 在某企业的信息综合管理系统设计阶段,如果员工实体在质量管理子系统中被称为“质检员”,而在人事管理子系统被称为“员工”,这类冲突被称之为(14)。试题(14)分析 本题考查数据库概念结果设计中的基础知识。根据局部应用设计好各局部E-R图之后,就可以对各分E-R图进行合并。合并的目的在于在合并过程中解决分E-R图中相互间存在的冲突,消除分E-R图之间存在的信息冗余,使之成为能够被全系统所有用户共同理解和接受的统一的、精炼的全局概念模型。分E-R图之间的冲突主要有三类: 选项B正确,因为命名冲突是指相同意义的属性,在不同的分E-R图上有着不同的命名,或是名称相同的属性在不同的分E-R图

    14、中代表着不同的意义,这些也要进行统一。 选项C不正确,因为属性冲突是指同一属性可能会存在于不同分E-R图,由于设计人员不同或是出发点不同,对属性的类型、取值范围、数据单位等可能会不一致,这些属性对应的数据将来只能以一种形式在计算机中存储,这就需要在设计阶段进行统一。 选项D不正确,因为结果冲突是指同一实体在不同的分E-R图中有不同的属性,同一对象在某一分E-R图中被抽象为实体而在另一份E-R图中又被抽象为属性,需要统一。参考答案 (14)B试题(15)-(17) 设有一个关系emp-sales(部门号,部门名,商品编号,销售数),部门号唯一标识emp-sales关系中的每一个元组。查询各部门至少销售了5中商品或者总销售数大于2000的部门号、部门名及平均销售数的SQL语句如下: SELECT部门号,部门名,AVG(销售数)AS平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皮克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上半年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上午试题分析与解答.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pkwenku.com/doc/51127.html

    copyright@ 2020-2021 pk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本站资源为会员上传分享,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粤ICP备2021061853号-1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5549号

    皮克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