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4

类型有关滋养肝肾法结合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观.docx

  • 上传人:飞龙在天
  • 文档编号:13691
  • 上传时间:2021-07-09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16.45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有关 滋养 肝肾法 结合 针刺 法治 缺血性 中风 疗效
    资源描述:

    1、有关滋养肝肾法结合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观察缺血性中风病属中医中风的范畴,因其发病率及致残率高,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重视。缺血性中风常引起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脑软化灶,从而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其后遗症期为发病6个月后,大多遗留肢体活动不利等后遗症,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存质量,使之成为家人沉重的负累,因此寻找一种积极有效经济的治疗手段对于每位中风后遗症患者来说尤为重要,作者在临床上以滋养肝肾法结合针刺法对进入后遗症期肝肾亏虚型患者进行纯中医治疗,在改善缺血性中风后遗症、降低致残率方面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0月哈尔滨市中医

    2、院诊治的100例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患者(肝肾亏虚型),均符合病例选择标准。100例患者中男75例,女25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44岁,平均年龄56.3岁,病程最长4年,最短6个月,平均病程2.3年,兼并高血压31例,高血脂19例,糖尿病11例。纳入标准:符合中西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者;起病6个月以上,属于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的患者;有利于检验预先设想结果的患者。排除标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除外有脑部肿瘤、颅脑外伤、脑囊虫病,代谢性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及其他心脏病合并房颤,引起脑栓塞者;同时合并有肝脏、肾脏、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疾病患者;30岁以下,7

    3、0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本药过敏者;凡不符合纳入标准,不能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1.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86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分会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标准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的诊断疗效标准。主症:偏瘫,口舌歪斜,神志不清,语言蹇涩,肢体麻木,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起病急骤;发病多有诱因,常有先兆;发病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具有以上2个主症,起病急骤,结合舌、脉、诱因、中国知网先兆、年龄等方面的特点可确定诊断。1.3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89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多于静息状态下

    4、起病;多无明显头痛和呕吐症状;发病较缓,但逐渐进展或进行性加重,常与脑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也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一般发病后12d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有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查头部CT可见低密度病灶。1.4中医辨证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风病辨证分型原则进行。肝肾亏虚型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肢体肌肉萎缩,舌红,脉细或舌淡红,脉沉细。1.5治疗方法1.5.1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加减组成熟地20g,山萸肉20g,菟丝子20g,牛膝15g,龟板15g,巴戟天15g,肉苁蓉15g,采用本院制剂室煎药机煎成汤剂,共300ml,密封袋中,分为2袋,早晚

    5、2次温服。服药疗程为21d。1.5.2针刺法头针取穴:采用头穴分区丛刺长留针间断行针法,取大脑皮层功能投映区将头部分七区针刺。顶区、额区、枕区、枕下区、项区。体针取穴: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后溪、环跳、风市、足三里、太溪、阳陵泉、太冲。每日针刺1次,30min/次,疗程为21d。治疗方法与疗程在治疗观察期间,除服用补阳还五汤结合针刺法外,停止服用其他对脑血管有影响药物和运用其他疗法,21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统计治疗结果。1.6观察内容患者的神志、语言及运动功能。神经系统体征。1.7疗效评定标准疗效评定标准以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分会制中国期刊网定的中风病评定标准为依据,以意识、言语、患肢

    6、肌力恢复为主要标准。临床治愈:言语、意识基本恢复正常,肌力恢复到级,生活达到自理。显效:言语、意识改善明显、肌力至少提高级以上,生活基本可自理。有效:言语、意识均有所改善,肌力提高级以上中国知网检测,生活不能达到自理。无效:患肢功能、言语、意识基本没有改善。总有效率=(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结果运用滋养肝肾法结合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肝肾亏虚型)100例,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如下:临床治愈11例,治愈率11%,显效36例,有效5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3讨论3.1左归丸合地黄饮子方中甘温的熟地黄与酸温的山茱萸相配,补肾填精;肉苁蓉、巴戟天温壮肾阳;菟丝子、牛膝益肝

    7、肾,强腰膝,健筋骨;龟板为血肉有情之品,峻补精髓;以上配伍共奏滋阴补肝温肾之效。3.2缺血性中风多发生于年龄较高者。由于久病加之年老体衰导致肝肾亏虚,津液不能输布,水液停聚肢体经络,血瘀不行,故出现偏瘫,是以补养肝肾法运用左归丸合地黄饮子,治疗中风偏瘫。3.3中风病位在脑,多由肝肾阴虚,风阳上扰,夹痰夹瘀闭塞脑窍,痹阻血脉,气血运行不利而导致多种症状表现,肢体偏瘫多由气血痹阻不通,脉络不畅所致,针刺治疗具有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在缺血性中风的急性期过后的后遗症期,头针治疗对于意识障碍、肢体神经功能缺失、言语功能障碍及相关症状均有明确疗效。体针对于有肢体功能障碍、神经功能缺损的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患者均疗效明显。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应用滋养肝肾法。研究表明缺血性中风时,氧自由基及其介导的脂质过氧化连锁反应是引起脑损伤的主要原因。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可提高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降低脂质过氧化损伤而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而针刺法可以有效的疏通经络,刺激神经肌肉的活性;因此对于缺血性中风后遗症期,应用滋养肝肾法结合针刺法疗效确切。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皮克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有关滋养肝肾法结合针刺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观.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pkwenku.com/doc/13691.html

    copyright@ 2020-2024 pk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本站资源为会员上传分享,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粤ICP备2021061853号-1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5549号

    <script charset="UTF-8" id="LA_COLLECT" src="//sdk.51.la/js-sdk-pro.min.js"></script><script>LA.init({id: "JP60i4JvzkkqwsKO",ck: "JP60i4JvzkkqwsKO"})</script>

    皮克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