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

类型关于适应性支持通气在心肺复苏后患者中的疗效观察.docx

  • 上传人:飞龙在天
  • 文档编号:13690
  • 上传时间:2021-07-09
  • 格式:DOCX
  • 页数:3
  • 大小:14.93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关于 适应性 支持 通气 在心 复苏 患者 中的 疗效 观察
    资源描述:

    1、关于适应性支持通气在心肺复苏后患者中的疗效观察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关于适应性支持通气在心肺复苏后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心脏骤停简称为CA,患者一旦出现CA其心脏泵血功能便会停止,同时全身的血液循环也会突然中断,患者会出现呼吸停止的现象,引起脑功能丧失,严重情况便会引起死亡。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通气模式下患者的心肺脑复苏成功率、撤机时间等差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急诊救治的57例CA患者(心源性39例,非心源性18例);患者发病至开始心肺脑复苏术(CPCR)时间016min;将以上57例患者设为ASV组,所有患者均采用ASV模

    2、式进行通气。选取同期64例CA患者,此64例患者采用PCV、SIMV或VCV等传统的模式的进行通气,64例患者中男35例,女29例,患者年龄2189岁(心源性42例,非心源性22例);发病至开始CPCR时间215min;上述患者均采用传统呼吸模式进行通气,为传统模式组。全部研究对象均符合心脏骤停诊断标准。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原因、时间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可发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采用夏美顿伽利略金或PB760或Drgerevita2dura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支持,设置的通气参数:ASV模式:分钟通气百分比=110%,吸入氧浓度(FiO2)=45

    3、%60%,PEEP=5cmH2O(1cmH2O=0.098kPa)。VCV模式:潮气量(VT)=10ml/kg,呼吸频率(RR)=15次/min,吸呼比(I/E)=11.5,FiO2=45%60%,PEEP=5cmH2O;PCV模式:按照VT=10ml/kg,对控制压力进行调整,调正范围需要40cmH2O,对于RR、I/E、FiO2、PEEP的设置,同上;SIMV模式:VT、RR、I/E、FiO2、PEEP的设置与VCV模式相同,同时给予压力支持通气(PSV)=15cmH2O。同时要监测两组患者CPCR至心跳恢复时间、撤机时间、心肺复苏成功率及脑复苏成功率。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

    4、统计学软件对文中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CPCR至心跳恢复时间和撤机时间比较两组患者CPR至心跳恢复时间和CPR至撤机时间比较,ASV组均显著短于传统模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2两组患者心肺、脑复苏的情况ASV组35例患者心肺复苏成功,成功率为61.4%;17例患者脑复苏成功,成功率为29.8%;传统模式组,27例心肺复苏成功患者,成功率为42.2%;9例脑复苏成功,成功率为14.1%。3讨论机械通气的主要目的是分钟内通气量达到足够的水平,保

    5、证患者换气、通气的正常需要,支持患者正常呼吸。在以往传统的通气模式中,参数设置较多,在进行通气的时候,患者较容易出现容积伤或气压伤等并发情况。另外在对患者进行通气的过程中,采用ASV模式可针对患者各项呼吸指标随时进行检测,并通过Otis公式对患者呼吸做功目标频率、潮气量进行计算,测算患者呼吸的频率、死腔量、通气量和呼气时间等参数,从而对下个目标潮气量、频率等进行计算,对吸气压力、频率进行调节,使得通气量达到理想的状态,保持患者呼吸状态可以处于最佳。本研究表明:观察两组患者心肺复苏、脑复苏情况,ASV组与传统模式组相比,明显相对较高,这说明在临床中采用ASV模式,在病理转归方面,和患者比较符合。

    6、通过分析可发现,出现此种情况的主要原因为ASV模式在人机协调方面,具有较好的协调性,实际应用时人机之间拮抗小,所造成的呼吸功耗也比较低,氧供的提供情况较好,可以保证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具有最佳氧合。另外对两组患者撤机时间进行对比,可发现ASV组与较传统模式组相比,其撤机时间明显较短。这是因为ASV通过微机处理系统,对患者的各项呼吸力学指标进行全面监测,从而保证呼吸参数可随患者的实际情况,随时调节到合理标准,从而将完全性控制通气进行转变,使模式转变成为部分性支持通气,最终达到完全性支持性通气,对于患者的呼吸消耗情况进行有效的改善,对于人机协调性进行合理提高,改善患者的临床舒适度,降低患者对于呼吸机的依赖,尽早脱机。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皮克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关于适应性支持通气在心肺复苏后患者中的疗效观察.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pkwenku.com/doc/13690.html

    copyright@ 2020-2024 pk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本站资源为会员上传分享,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粤ICP备2021061853号-1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5549号

    <script charset="UTF-8" id="LA_COLLECT" src="//sdk.51.la/js-sdk-pro.min.js"></script><script>LA.init({id: "JP60i4JvzkkqwsKO",ck: "JP60i4JvzkkqwsKO"})</script>

    皮克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