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类型毛木耳高产栽培技术.docx

  • 上传人:飞龙在天
  • 文档编号:13676
  • 上传时间:2021-07-09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19.95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木耳 高产 栽培技术
    资源描述:

    1、毛木耳高产栽培技术毛木耳又称黄背木耳,粗木耳等,与黑木耳相比,颜色较浅、质地硬、产量高、适应性和抗逆性强、易于栽培管理、出耳快、产期集中。栽培简便,产量高,产品既能鲜售又能干销,已成为农村致富,农民增收的优势项目,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食用菌。一、分布与发展现状1981年由台湾引入内地,90年代已形成规模化种植。毛木耳分黄背木耳和白背木耳两大类,黄背木耳栽培主要分布在山东,四川,河南,安徽四省,白背木耳栽培主要在福建。黄背木耳是1988年引进到山东鱼台的,由于其产量高,质量好,易栽培,便于干燥贮藏,因此很快得到推广,鱼台与苏北相邻,形成了鲁苏一亿六千万袋连片的大产业格局。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二、营

    2、养价值与药用作用毛木耳含有十七种氨基酸、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等。特别是富含人体易吸收的钙、磷、铁等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木耳具有补气益智,滋补强壮 ,补血活血、养血止血、护肤美容,滋养润燥,养胃润肠等功效。尤其能够有效抑制人体各种癌细胞的生长,降血压,降血脂,有预防和治疗多种心脑血管和糖尿病等作用。其绒毛含多糖尤为丰富,具有多种药效,有良好的清肺益气功能,是纺织、采矿、冶炼、理发、环卫等行业从业人员理想的保健食品。三、栽培季节和栽培方式(一)栽培季节 毛木耳属中温偏高、稳温结实性真菌。较耐寒耐热,菌丝在0以下较长时间不会死亡,在37时仍能生长。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330,子实

    3、体生长温度1834,最适温度为2428,培育出来的毛木耳产量高,质量好;温度超过30,生长快、耳片薄、色红而毛稀;温度低于15,耳基形成及分化均十分迟缓。在淮海流域11月下旬翌年4月份制种和制袋培养,比较适宜的出耳时间为5月上旬10月上旬。(二)栽培方式主要采用代料灭菌袋栽。室内、外均可,吊袋、菌墙、层架式竖袋和畦床地栽,可选用大棚、简易棚设施,也可利用林下遮荫栽培。(三)耳棚设置选用墙式栽培的拱棚,拱棚边高3m,棚顶中心高4m,宽89m,长度视场地而定,一般为2025m。用竹竿、塑料薄膜、遮阳网、草帘等材料搭建,棚顶上层为秸草、中层遮阳网、下层塑料薄膜,棚四周外层用遮阳网,内层用薄膜,以便隔

    4、热和调节光线。在向阳方向需要黑膜或使用遮光率较高的遮阳网,以减少直射阳光。在耳棚顶部需每隔3m开一个50cm见方的通气窗。耳棚内,按长度方向,设2列床架,中间留1.21.5m通道,按耳棚宽度方向横向排列,长3.5m左右、宽1m、高2.1m、全架分4层,底层离地10cm,每层间隔50cm,床架行间相距0.81m。(四)喷水设施在耳棚内安装微喷设施,既可减少用工量,又使水喷施均匀。四、品种选择毛781是福建三明真菌所在80年代选育出的优良品种之一。朵型大、肥厚、背面毛色黄色。菌丝生长温度533,最适温度2225。出耳温度1537,最适温度2030。菌株抗病性强,是内销的主要品种之一。毛912、43

    5、1、E03由台湾省引进。朵型大、面黑、背白,品种外观形状好,最典型的特点是背面绒毛多而白,耳质柔软,肉质细腻,品质优良,出耳温度1833,最适温度2030,是切丝加工和出口外销的主要品种。毛8903由江苏省农科院蔬菜所选育。朵片大、耳面红褐色、背面绒毛短而白,耳厚角质多,耐高温,出耳温度1535,最适温度2030,适于鲜销和干制。天晴1号由山东鱼台振南木耳合作社选育,菌丝生活力强、抗逆性强、朵型大、肥厚、产量高、耳片厚、出菇早,是鲜销和干制的主要品种,适于山东。五、科学配方(一)常用配方1、棉籽壳500千克,麸皮或米糠40千克,磷酸二铵2千克,石膏粉10千克,石灰粉10千克,钙镁磷肥10千克,

    6、白糖1千克。2、玉米芯500千克,麸皮50千克,磷酸二铵2千克,石膏粉10千克,石灰粉10千克,钙镁磷肥10千克3、木屑500千克,麸皮50千克,饼肥15千克,石膏粉10千克,石灰粉210千克,钙镁磷肥10千克,磷酸二铵2千克,白糖1.5千克。 4、棉籽壳150千克,玉米芯200千克,木屑150千克,石膏粉10千克,石灰10千克,麸皮40千克,磷酸二铵2千克,钙镁磷肥10千克。 5、玉米芯350千克,木屑3150千克,麸皮50千克,石膏粉10千克,石灰7.5千克, 磷酸二铵2千克(钙镁磷肥10千克)。 6、玉米芯350千克,木屑150千克,麸皮50千克,石膏粉10千克,磷酸二铵2千克(钙镁磷肥

    7、10千克)。(二)参考配方1、杂木屑68,棉籽壳15,麦麸15,石膏粉1,碳酸钙1。pH值自然(以下同)。2、棉籽壳50,杂木屑40,麦麸8,碳酸钙1,石膏粉1。3、阔叶树木屑80、麦麸或米糠15、玉米粉3、石膏粉1.2、磷酸二氢钾0.5、尿素0.3。4.花生茎蔓粉53、玉米芯25、麦麸12、棉饼粉5、玉米粉3、石膏粉1.2、磷酸二氢钾0.5、尿素0.3。料水比(1:1.2)(1:1.5),使培养料含水量达到6065。实践证明,采用多种原料混合培养,比单一原料产量高,棉籽壳和花生茎蔓栽培料产量较高。六、菌袋制作(一)拌料 把主料玉米芯、棉籽壳、木屑、麸皮、米糠等倒在水泥地上摊平,再把辅料石膏粉

    8、,麸皮,石灰粉等混合均匀撒在主料上,把糖,磷酸二铵,磷肥溶入水中,再把水加入料中,搅拌均匀半小时后即可装袋。(二)装袋手工或者机械装袋均可。用聚丙烯塑料袋,规格:42cm17cm(墙式立体栽培法)、50cm17cm(立袋出耳适合林地树下栽培与夹袋高层栽培)。装好的料袋必须松紧适度(用手指轻按不留指窝,手握有弹性)。若装袋过松,导致菌丝生长过稀;若装袋过紧会影响菌丝的生长速度。装好袋的两端都扎成活结,以便接种操作。(三)灭菌装料后迅速进入常压灭菌灶内灭菌,100后保持1012小时,注意补水,再继续焖一夜,效果更好。(四)冷却把料袋从锅内及时取出,运入消过毒的室内或大棚内,810个高为宜,一定要摆

    9、放整齐,每排之间相隔810厘米,以便散热降温,料袋要轻拿轻放,发现菌袋破裂小口的,不要用手摸,用胶带及时粘上,破裂大口的要将料倒出重新装袋、灭菌。七、接种(一)用具出锅完毕,把接种用品及菌种搬进接种室或接种棚内,用具主要有脱鞋,板凳,喷雾器,酒精,小勺等。 (二)洗种用水桶盛大半桶清水,放入克霉灵50克溶入水中拿菌种去掉套环,打开袋口用小勺挖掉上端一厘米,然后放入克霉灵溶液中,内外清洗片刻拿出,用手拧一下袋口放好备用。 (三)消毒用克霉灵50克加水7.5千克,用喷雾器喷洒接种用具及刚出完锅的料袋,随后用烟雾消毒盒点燃消毒,用量每锅1015盒,一般都是头天傍晚78点前后灭菌。(四)接种待菌袋料温

    10、降到30以下,室内没有明显的气味,接种人员即可进入,先换上脱鞋,用75%的酒精擦手,把清洗好的菌种打开袋放好,取栽培袋,解开栽培袋扎口绳,用勺子取菌种放入袋内,尽量撒开,使袋肩部都有菌种,然后扎上袋口。一袋菌种可接种2025袋培养料。八、发菌培养(一)排袋接种后的菌袋放到培养室或大棚培养。发菌室应清洁、避光、冬暖夏凉、易于通风换气、地面干燥。在放菌袋前,对内壁用石灰水粉刷,地面撒石灰粉,空间用必洁仕、菌宝等喷雾。在培养室地面上用砖排建墙基,把菌袋按“井”字型交错堆叠起来,每堆78层,或将接种后的菌袋堆成墙式。(二)温度控制菌丝生长温度是2030,20以下菌丝生长缓慢,2428生长最快最好,30

    11、以上又逐渐变慢变弱,如果长时间保持在32以上,即使菌丝能够缓慢生长。具体管理:接种后35天为萌发期,温度应保持在2530,让菌丝尽快萌发。室内应遮光保温,5天后由萌发期转入生长期,袋内料温以228最好。要经常通风,室内空气清新,菌丝生长快,以后主要掌握袋间的温度,温度正常时两端没有冷凝水珠,或水珠呈无色透明。有红色水珠为缺氧,呈浅黄色或茶色水珠为温度超高,应通风降温,如通风无法降温时,应及时倒架,摆成井字型。 (三)翻袋接种后七天内不要翻动,以免杂菌感染,菌袋翻动越多污染率越高。10天后菌丝已占领菌穴,菌丝吃料直径有1厘米左右时,开始翻袋检查杂菌,发现污染的菌袋要及时处理。红色链孢霉是主要污染

    12、菌,发现时可用棉花团蘸煤油或柴油塞入破口处或涂于袋口,以控制孢子飞散传播;被绿霉、黄曲霉污染的菌袋要清出隔离培养,防止蔓延传播;若发生螨类、瘿蚊和跳虫等害虫,要定期用克螨特、阿维菌素制剂、菇净、吡虫啉、锐劲特等药剂稀释液喷洒。如发现老鼠危害,要及时撒施石灰,使菌袋表面覆盖一层石灰,即可阻止其危害;也用扑鼠夹,粘鼠板放在老鼠常出入处,进行扑杀 ,或使用对人畜无害的杀鼠剂杀鼠。以后每隔710天翻袋一次。由于菌丝生长迅速,新陈代谢不断加强,菌袋袋温也随之上升。为此翻袋时要将菌袋排稀,防止高温死菌。发菌期5060天为宜,经催耳管理可采取墙式立体出耳,或在耳棚内掉耳出菇,也可在林下保湿地栽出耳。九、出耳

    13、管理(一)耳房选择栽培室要求喷灌方便,水源水质符合饮用水质量要求,同时排水良好;光线明亮、通风良好;运输方便,便于管理。耳棚四周围严,防止外界风吹入耳棚。老耳房要进行彻底杀菌灭虫后再使用。(二)排袋将发好菌的菌袋堆成墙式、架式。栽培种放床架上,架式有竹架或木架,排袋架应牢固,木棍直径大于2厘米,木棍间相距20厘米,并同横边垂直,层高45厘米左右。墙式菌袋横放,剪去袋口塑料膜,每层袋口朝向一致,上层、下层方向相反,或口底交错排列,层间用两竹片横隔,以防高温。墙高1012层(袋),底层离地面1015cm。喷水保持耳房空气相对湿度8590,保温2025,保持耳房“七阳三阴”光照和空气新鲜,经1015

    14、d即可现出耳蕾。(三)耳蕾发生期若采取吊袋式或层架、畦床立栽出耳,应提前进行割口开袋处理。割口前,用0.2高锰酸钾溶液浸洗菌袋外表进行消毒处理,然后用消毒过的刀片,在塑料袋周围均匀开孔,开孔用刮胡须刀片割洞穴。洞穴的形状有“V”、“”、“+”、三种,以“V”型最佳。一般每袋开10个左右,大小约2cm2cm,开口时不要损伤菌丝,口与口之间呈“品”字型错开。开口后到出耳芽期间,主要是催芽管理,时间710d。管理措施:增加光照,以促进耳基形成;控制出耳房温度在1825;适时适量通风;开袋后经35d,待开口处料面有气生菌丝形成后才轻度空间喷雾和地面喷水,保持棚内空气相对湿度8590,以促进耳基分化。在

    15、散射光、适当降温、保湿刺激下耳蕾形成。(四)耳片伸展期由于耳片伸展迅速,新陈代谢旺盛,因此要注意补水和通气。耳片小时少喷水,每天早晨喷雾12次即可,喷水时要勤、轻、细,保持湿度在8590。在耳片较大时特别是中后期要多喷水,湿度在8590。毛木耳的子实体富含胶质,耐旱能力强,利用此特点,采用干干湿湿的水分管理方法有利于毛木耳的子实体生长,保持耳片湿润不滴水为度。控制耳房温度在2428。经常进行通风换气,避免高温高湿,以防流耳病的发生。喷水时要结合通风,不喷关门水,随着耳片增大而增加通风量。当耳片长至5cm左右,可停水57d,使耳片边缘干燥,以增加耳片厚度和达到面黑背白的效果,然后再加大喷水量,这是耳片增厚的技术关键。通过干湿交替的管理,把耳片生长期适当延长。十、采收毛木耳要适时采收。过早采收会影响第一潮的产量;过迟采收,不仅质量变差,产量受影响,而且还将延迟下一潮耳芽形成。当毛色已转白、耳片颜色转淡并充分舒展、边缘开始弯曲,呈波浪状,耳边变薄,颜色由紫红转为褐色时即可采摘。如晒干可一次性采收,便于耳场杀虫与管理,如出耳整齐的应一次性全部采收;鲜销或耳片生长参差不齐可采大留小,几天后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皮克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毛木耳高产栽培技术.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pkwenku.com/doc/13676.html

    copyright@ 2020-2024 pk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本站资源为会员上传分享,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粤ICP备2021061853号-1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5549号

    <script charset="UTF-8" id="LA_COLLECT" src="//sdk.51.la/js-sdk-pro.min.js"></script><script>LA.init({id: "JP60i4JvzkkqwsKO",ck: "JP60i4JvzkkqwsKO"})</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js.users.51.la/21954875.js"></script>

    皮克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