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第12章-模态分析及反应谱分析-李永双.pptx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4 12 分析 反应 谱分析 李永双
- 资源描述:
-
1、第 12 章 模态分析及反应谱分析,经典物理学告诉我们,我们所在的物理世界是一个动态的世界,静止只是相对的,荷载作用过程及结构的响应本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结构分析和设计所需要解决的威胁结构安全的主要因素地震作用和风作用,也是典型的动力作用,因此对于结构进行一定水平动力分析就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结构分析和设计领域的理论发展水平,也为我们提供了若干的结构拟动力分析和精确动力分析方法,本章和下一章的主要任务就是基于这些理论方法,阐述其在 SAP2000 中的实现和使用细节。,在结构动力分析中,结构动力响应的求解是基于结构中质量系统的动力平衡方程来完成的,基于经典物理定律,方程(12.1)给出了一个多自
2、由度集中质量系统的动力平衡方程,它是一个关于时间的函数:,F(t)+F(t)+F(t)=F(t),(12.1),I,D,S,其中,F(t)是作用在节点质量上的惯性力向量;F(t)是粘滞阻尼力向量或者能量耗散,I,D,力向量;F(t)是结构承担的内力向量;F(t)是外部施加的荷载向量。,S,方程(12.1)是从经典物理学概念出发,对于结构系统,我们更为熟悉的是下面的二,阶线性微分方程组:,a,Mu(t)+Cu(t)+Ku(t)=F(t),(12.2),a,a,其中 M 是质量矩阵,C 是一个粘滞阻尼矩阵,而 K 是结构单元系统的静力刚度矩,a,阵,时间相关的向量u(t)、u(t)和u(t)分别是
3、节点绝对位移、速度和加速度。,a,a,对于地震作用,基于方程(12.2)中外部荷载 F(t)等于零,可以写成:,z zg,Mu(t)+Cu(t)+Ku(t)=-M u(t)-M u(t)-M u(t),(12.3),x,xg,y,yg,zg,其中u(t),u(t),u(t)是自由场地面位移u(t)的三个分量。,xg,yg,ig,结构动力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求解方程(12.2),基于目前数值分析理论水平,它的求解并不是很复杂。对于结构分析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地震作用分析,则可以将任务具体到对于动力平衡方程(12.3)的求解。有些不同的经典方法可以用于求解方程(12.3),而且这些方法基本上都可以使用
4、SAP2000 程序完成,本章将对其逐一进行阐述。,12.1 模态分析,模态分析也被称为振型叠加法动力分析,是线性结构系统地震分析中的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它最主要的优势在于在计算一组正交向量之后,可以将大型整体平衡方程组缩减为相对数量较少的解耦的二阶微分方程,明显减少了用于数值求解这些方程的计算时间。,使用 SAP2000 程序对于结构进行的模态分析将为我们提供结构基本性能参数,帮助我们对结构响应进行定性的判断,并提供相关结构概念设计需求。模态分析为结构相关静力分析提供相关结构性能,包括结构静力地震作用分析和静力风荷载作用分析;模态分析还是其它动力分析的基础,包括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1
5、2.1.1 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1.由动力方程转换为微分方程,针对于地震作用的结构系统动力平衡方程(12.3),可以按下列方式重写成一组 Nd 二,阶微分方程:,J,Mu(t)Cu(t)Ku(t)F(t)f g(t),(12.4),j,j,j1,其中 f 是 J 空间向量,该向量不随时间发生变化,g(t)是第 j 个与时间相关的函数,一,j,j,般情况下,在结构分析过程中考虑的动力荷载,包括地震作用、风荷载等都可以使用这两个量的乘积去表达。,动力自由度的数量等于系统中集中节点质量的数量。如果需要,我们可以对方程(12.4)进行静力凝聚以消除无质量位移,它可以减少所要求解的动力平衡方程的数量,提
6、高计算效率。例如比较典型的,在建筑结构分析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指定水平的刚性楼板,每个刚性楼板只有表现在三个方向的一个集中质量,对于自由度的减少是非常明显的,因此这种方法经常在建筑结构分析程序中应用。,然而,静力凝聚明显增加了凝聚后刚度矩阵的密度和带宽。并且对于比较复杂的空间结构系统的动力求解,静力凝聚方法可能并不会很有效。基于以上两点,并考虑 SAP2000所针对的结构体系类型大部分并非建筑结构,因此,目前 SAP2000 不使用静力凝聚。,2.模态方程的生成,求解方程(12.4)的基本数学方法是分离变量法。为了完成变量分离,可以假设解的表达,形式为:,u(t)Y(t),(12.5a),其中
7、是一个 N N 矩阵,该矩阵包含 N 个非时间函数的空间向量,而 Y(t)是一个包,d,含 N 个时间函数的向量。从方程(12.5a)可以导出:,u(t)Y(t),(12.5b)(12.5c),u(t)Y(t),在求解之前,要求空间函数满足下列质量和刚度正交性条件:TM=I,TK=2,其,是一个对角项为 2的对角矩阵。n,中 I 为一个对角单位矩阵,,2,把方程(12.5a)至(12.5c)代入方程(12.4),然后前乘,T,,产生以下 N 个矩阵方程:(12.6)j,J,IY(t)dY(t),2,Y(t)p g(t),j,j1,其中 p=,T,f 并定义为荷载函数 j 的模态参与系数。d 为
8、阻尼矩阵,一般情况下并不一,j,定是对角矩阵。为了解耦模态方程,将模态阻尼的对角项定义为 d 2,形成假设,nn,n,n,在振型之间无耦合的典型阻尼。其中 定义为第 n 振型中的阻尼与该振型的临界阻尼之,n,比。于是方程(12.6)变为:,2,J,y(t)+2 y(t)+,2n,y(t)=,p g(t)nj j,(12.7),n,n,n,j1,上面方程(12.7)是一个非耦合的典型线性结构系统的模态方程,而对于三维地震运,动,模态方程可以写为:,y(t)+2 y(t)+,2n,y(t)=p u(t)+p u(t)+p u(t),(12.8),n,n,n,nx,gx,ny,gy,nz,gz,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