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自由化与保护主义的博弈.pptx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对外贸易 政策 历史 演变 自由化 保护主义 博弈
- 资源描述:
-
1、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 自由化与保护主义的博弈,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在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总目标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对外贸易活动进行有组织的管理和调节的行为。Game Theory:对策论,是使用严谨的数学模型研究冲突对抗条件下最优决策问题的理论。囚犯两难 贸易政策的选择,囚徒困境所引出的“纳什均衡”,贸易政策中的第一次博弈P(Profit)为进入其他国市场的利益C(Cost)为开放自身市场的成本,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演变,重商主义的对外贸易政策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帝国主义时期的侵略性保护贸易政策战后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15-17世纪欧洲资本原始积
2、累时期,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体系。早期:重金主义。由国家垄断全部贸易,以货币差额论为基础。晚期:重商主义。16世纪下半期,通过奖出限入,保证和扩大贸易顺差,以贸易差额论为基础。,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早期:W.Stafford威廉斯塔福。指导思想是增加国内货币积累,防止货币外流。晚期:Thomas.Mu 托马司孟。其著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1644)其观点是:增加英国财富的手段就是发展对外贸易。他反对早期禁止金银输出的思想,指出“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主张扩大农产品和工业品出口,减少外国制成品的进口,反对英国居民消费英国能生产的外国产品。主张发展加工工业和转口贸易。,晚期
3、重商主义的政策与措施,限制进口的政策 禁止若干国外商品,尤其是奢侈品进口 课征很高的保护关税促进出口的措施 对本国商品出口给予各种补贴 出口退税 禁止重要原料的出口,但许可自由进口原料 减低或免除出口关税,实行独占性殖民地贸易政策其他措施 保护农业:谷物法 鼓励外国技工移入,奖励国内工场手工业发展 由本国船只运输货物 奖励人口繁殖,以扩大劳工来源,重商主义的历史地位,意义:它加速了当时西欧各国货币资本积累,促进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局限性: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探索只局限于流通领域,未考虑生产领域,妨碍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马克思指出:“现代经济的真正科学,是
4、在理论考察由流通过渡到生产过程时开始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及理论依据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自由贸易政策的兴起,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产生 18世纪中叶开始产业革命,“世界工厂”地位逐步建立并获得巩固,竞争力提高。英国新兴产业资产阶级要求废除重商主义的对外贸易政策,主要理由是:英国产业革命的发展,要求从国外取得廉价的工业原料与粮食,以降低工资和提高利润,因而反对各种限制进口保护贸易措施;英国的产业革命早于其他国家,产品物美价廉,具有强大的国际竞争力,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对其极为有利。,英国自由贸易政策的胜利,19世纪20年代,以伦敦和曼彻斯特为基地的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开
5、展一场自由贸易运动,取消了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使自由贸易政策逐步取得胜利。成果 废除谷物法 关税税率逐步降低,应税商品数目减少 废除航海法 取消特权公司 改变对殖民地的贸易政策 与外国签订贸易公约:1860年,“科伯登”条约,自由贸易理论的形成 起始于法国的重农主义,成论于古典派政治经济学。后由一些经济学家如穆勒,马歇尔等人进一步阐述和演绎。自由贸易政策的历史地位 促进了英国经济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使英国经济跃居世界首位 自由贸易理论为自由贸易政策制造了舆论,成为自由贸易政策确定的有力武器,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 保护幼稚工业理论,19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美,德先后实行保护政策美国
6、第一任财政部长 A.Hamilton,Report on Manufacture德国19世纪70年代以后,不断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使德国成为欧洲高度保护贸易国家之一。,保护幼稚工业贸易政策的理论,F.List李斯特17891846,德国历史学派的先驱者。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于1841年出版系统提出保护幼稚工业的贸易学说。早年提倡自由贸易,1825年出使美国,受汉密尔顿影响,转而提倡贸易保护主义。,主要内容,(一)批评古典学派自由贸易理论“比较优势论”不利于德国生产力的发展忽视了各国历史和经济上特点:国民经济根据发展程度,可分为:“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时期,农业时期(自由),农工业时期(保护),农
7、工商业时期”(自由)主张国家干预对外贸易:国家是慈父般的有力指导者,不是Passive Policeman,(二)保护的对象与时间保护的目的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保护对象的条件 1 农业不需要保护 2 没有强有力竞争者时,幼稚工业也不需要保护 3 刚开始发展且有强有力外国竞争者的幼稚工业才需要保护 4 以30年为最高限,(三)保护幼稚工业的手段,通过禁止输入与征收高关税的办法来保护幼稚工业以免税或征收轻微进口税方式鼓励复杂机器进口,历史地位,在德国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起了积极作用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不是绝对的:对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利益不是根本否定。理论缺陷:对生产力概念理解不科学,对经济发展阶
8、段划分不符合实际情况。,侵略性保护贸易政策,19世纪70年代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垄断削弱了自由贸易;国际经济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危机使市场问题进一步尖锐化。代表人物: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恩斯主义创始人,重商主义的推崇者。(1936),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特点,保护的对象扩大了:国内高度发达或出现衰落的工业保护的目的变了: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转入进攻性:在垄断国内市场基础上对国内外市场进行进攻性扩张保护大企业资产阶级利益保护的措施多样化,超保护贸易政策的理论,对古典学派自由贸易理论提出批评 自由贸易理论“充分就业”的前提条件不复存在;古典
展开阅读全文